nEO_IMG_肖像

紀錄片始於七零年代,可以分為三個主軸。而動畫為其中之一。

其中,再會吧1999算是紀錄片,另外無居所者以及和平島故事乃為裝置藝術。而人肉的滋味,則以幻燈片的方式呈現電影。藍色咒語的動畫以水墨方式呈現,紀錄導演爸爸患憂鬱症的事情。

 

Q:創作背景?

A:導演大學專攻純藝術,而後研究所攻讀??。藍色咒語原本要以劇情片拍攝,後因種種因素,改以動畫的方式進行。先將影像輸出之後,再以水墨上色,再將這些影像拍成影片。導演父親所待的單位為革命實踐研究院,後因時代的變動,而後感到失落,因此患了憂鬱症。

 

Q:當初是否設定為紀錄片?

A:當初並未設定要拍動畫或紀錄片,只是我(導演)本人擅長水墨畫,因此以動畫的形式做出此片。以往拿影片參賽,往往都難以被歸類,最後變成實驗組。

 

Q:導演的父親看過嗎?

A:父親已經看過,而且導演希望父親在參與的過程中,希望可以使父親的病情好轉,但導演並不清楚此片對父親有無任何影響,且父親的病情似乎沒有改善。

 

Q:導演在影片中想要塑造父親怎麼樣的形象?

A:父親的情況不好,但是導演穿插父親年輕與年老的影像,交錯於影片當中,是要反映出每個人都有年輕過,而父親也有風光的過往。

 

Q:作品是否有受到其他的影響?而這個影片被安排與其他四部一起撥放,有什麼感覺?

A:導演曾受到一部瑞典動畫片的影響。因為早期沒有人用水墨為媒材,因此作品時常被歸類為實驗性的。而不同影片放在一起看,比單純看一部影片時更有張力。

 

Q:這部片給人的感受很沉重及絕望,是導演的本意嗎?

A:導演一開始只有一點點想法,而製作過程艱辛且沒有分鏡表。整個拍片的過程,讓導演覺得自己找死,很沉重且絕望,尤其又是面對自己的親人。

 

Q:身為跨界(當代的藝術家、動畫家、紀錄片拍攝者),如何看待紀錄片或其他?

A:過去八年拍攝紀錄片,都是一種因緣際會。導演認為影像這個行業在台灣,這個大環境不好,且做動畫的人是某一群而拍攝紀錄片又是另一個群,因此跨界真的很辛苦也很困難。

 

Q:本身拍過紀錄片,而且都是實景拍攝。以921為例,紀錄片中難以呈現地裂又密合的過程。而導演利用動畫呈現,是一種很好的啟發。

A:導演的第一部紀錄片是拍她個人,而藍色咒語是第二部。可以單純拍攝自己想做的,是件很好的事。因為商業片,往往受限於市場。

 

Q:請導演預測自己未來最好的紀錄片,是什麼情況下產出的?

A:錢從天上掉下來的時候(笑)。其實紀錄片要放在電視上撥放的時候,是無法自由自在拍攝的,必須考量到市場以及觀眾。我曾經是駐村藝術家,當時可以依自己意識創作自己的作品,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。

看影片介紹:http://tidf2012.pixnet.net/blog/post/4389051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紀錄片雙年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