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持人:這是一部情感上很緊繃的電影,許多私人情緒都表露在攝影機面前,我很好奇主角們是如何在鏡頭前表現得這麼自然?
答:一開始拍的時候難免大家會有不自在的情形,但經過了很多溝通,加上他們也是專業舞者,很時常被拍攝。其實我跟夥伴(安得列‧科佛)都聽不懂俄文,不管是舞者們或是我們,在拍攝時反而比較自在,當然在剪輯的時候就要另外翻譯。俄羅斯人表達上也比較自然,他們有一句話「生命是痛苦的」,也許跟其他國家相較之下,對於表達痛苦的情緒比較不會排斥。他們這麼慷慨的讓我們拍攝,讓我們充滿感激,我想以後未必還能遇到這麼好的受訪者。
問:在這部片子裡,很多轉場的地方都有音樂來潤滑銜接點,而在最後一幕,似乎創造出一種情境,片尾的沉默、沒有背景音樂,和開場的無聲非常相似。請問導演在結構上的設計或用意是?
答:舞者們因為經常表演,場合多半非常熱鬧,充滿通俗的音樂。我認為這部片子的精神有點希臘悲劇(神話)的味道,有的時候,我想創造出沒有音樂的環境,去平衡一些熱鬧的場景,增加他的戲劇張力。我覺得Slavik就像希臘神話裡愛上自己影子的Narcissus。後一幕跌坐在地上失落的樣子 ,就像在照水裡的影子,我希望帶給觀眾這樣的連結或想像。
問:請問兩位導演在拍攝時,一開始就決定主角是Slavik了嗎?或是在過程中,選擇比較有戲劇張力的?
答:一開始拍攝的時候是選定三對舞者,他們在平時生活中也是情侶關係,但等拍到了Slavik時,就馬上決定要聚焦在他身上,因為他太戲劇性了,而Anna的部分,她在片子裡的情形則有點像女性在追求自由的過程,但描寫的細膩度遠遠不及男主角,因為我們決定側重在Slavik身上。但其實整段拍完的的歷程裡,Slavik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,但是Anna的改變相當的大,一開始只是像平時俄羅斯街上隨處可見的女孩,但到最後她下了決定,離開了Slavik。
問:請問導演為什麼會選這樣的題材,還有想向觀眾表達什麼?
答:一開始是製片的太太介紹的,進入這個特殊的圈子後,深深受他視覺上的吸引,跟劇情片不同的是,我覺得紀錄片有他自己的生命,不是企畫寫好就能照著拍。而想表達什麼?我想是人如何找到一個自己的內在平衡吧。
問:我在看這部片時覺得手法很像劇情片,導演在片中幾乎沒有發出聲音去干預表演者,因為相處時間長,請問在一些比較情緒性的場景後,舞者有跟導演做一些諮詢、詢問嗎?例如該不該挽回Anna?
答:事前我們就有討論過,在拍攝時導演不會跟舞者對話,一開始就建立規則的話,相處起來就會比較知道要如何互動,舞者們也會比較安心,相對的,鏡頭也會更連貫。有兩三次情緒較激動的情形,他們會請我們不要拍,像在香港的時候,Anna情緒比較激動,他們要求停止拍攝,我們當然是沒拍了。
問:最後一幕Slavik親吻舞鞋的畫面,彷彿是向Anna和舞蹈告別,這畫面的印象相當鮮明,請問導演還有繼續追蹤Slavik之後的發展嗎?
答:最後拍到的那一幕,我想對任何導演來說都像是美夢成真,但這麼戲劇化的鏡頭在剪片的時候,我們卻考慮了很久,因為這段的侵入性太強,但最後還是決定放進來,就像大家看見的,Slavik是一個很戲劇性的人,我覺得這樣子能表現出他的個性。目前的話,不會再繼續拍他了,而Slavik也不再競賽,只參與表演性質的活動。
TALK:在哥本哈根和阿姆斯特丹播映的時候,Anna有前來觀看,她看了很喜歡,但她的丈夫很不喜歡。Slavik的話,雖然有邀請,但都被回拒了,他不想看也不願意出席活動,他說不想再回憶那段日子,太痛苦了。我們寄了DVD給他,他也寫信祝賀我們影片的上映。
看 《舞林至尊》影片介紹與預告片→http://tidf2012.pixnet.net/blog/post/40698018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