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退潮Ebb and Flow
柯金源Ke Chin-Yuan
臺灣Taiwan/2011 / Color/59’

查詢【台灣映像】放映場次

退潮,是自然界的規律現象,也是海岸地帶每一個故事的開始。

在海陸交界的地帶,用心傾聽千百年來,潮來潮往的聲息與土地的脈動,重新書寫人與海洋的關係,紀錄台灣中西部海岸漁民的傳統生活方式與自然生態環境,呈現人與土地交織的故事。

南彰化海岸的這一片泥質潮間帶,是台灣現存較為完整的自然海岸,其珍貴性就藏在那原始的面貌裡。緊鄰海岸的,是一個傳統、卻最具未來性的小村落。這裡的阿公、阿嬤,每天架著牛車,到潮間帶照料、採收牡蠣,依照不同的節氣在田邊翻耕播種,看似傳統、又進步的農法,已經延續了一、二百年。現代人最嚮往的慢活時光,就在芳苑家家戶戶的牡蠣海與沙土田的風景中流動著。

在天幕尚昏暗的清晨,看到村民們大多以布巾把頭部整個包裹起來,只露出一條視線的細縫,再穿上全套的雨衣,這一副裝扮是與海潮冷風接觸的第一道防線。漁民駕駛牛車來到海田,冰冷潮水浸濕了腰部下半身,只能以意志力當第二道保護傘,脆弱的身軀也任由海潮拍打、強風吹拂。阿伯從蚵架間挑選成熟牡蠣串,集中在籮筐裡,阿嬤在一旁接應幫忙,同時還要調整垂落的蚵串,與清除蚵螺的危害。當蚵串裝滿了牛車,在海水漲潮之前,要趕緊離開泥灘地,準備接續下一階段的剝蚵手工。老夫婦像這樣的工作,不分寒暑,五、六十年來無一例外…

今年已八十歲高齡的洪勝阿伯,仍然頂著寒風,親自把照料牡蠣的獨門技術,逐步傳授給小兒子。謝素阿嬤展現了偏遠農村婦女的生命韌性,駕著牛車採蚵、種水稻、製作花生糖,從生產到沿街販售,不假他人之手。洪崧坤年輕時期,在台北闖蕩了十幾年,40歲的時候,決定回到芳苑承接祖父輩的養蚵產業,同時結識了海南姑娘,娶妻生養子女。洪秋岳擺脫了被壓榨的勞工生涯,跟隨著老母親的腳步,從泥灘地再出發。

在退潮以後的海陸交界地帶,持續譜寫著史詩般的庶民生活故事。

005

台灣映像競賽_退潮_劇照1 

台灣映像競賽_退潮_劇照2 

查詢【台灣映像】放映場次

導演簡介

台灣映像競賽_退潮_導演照_柯金源  

柯金源KE Chin-Yuan

1987年,進入平面媒體擔任攝影記者,1993年開始企劃拍攝製作台灣的自然生態環境,1998年,進入公共電視新聞部,分別擔任新聞專題之企劃、製作、採訪、攝影、編導,以及社會組召集人與編採組長等行政工作。曾先後參與『我們的島』環境新聞雜誌之「再見海洋系列」,『公視新聞深度報導』節目之海岸破壞、山林保育、環境公害等新聞專題。目前擔任「紀錄觀點」節目之環境議題紀錄片製作人。

另外,自1993年至2006年,持續十二年,每個月同時於政經、生態類雜誌開闢專欄,前後已累積了二十幾萬張環境記錄圖像、四百多篇專題深入報導,與三本著作專書,以及約二十萬字有關台灣田野調查文字檔案。而電子媒體的作品,則包含人文紀實節目、環境新聞深度報導、紀錄片等。

自1997年起,曾先後獲得與入圍國內外80餘個重要獎項,包括電視金鐘獎-【攝影獎】、【非戲劇類導演\導播獎】、【台灣永續報導攝影首獎】、NPO媒體報導獎-【電視報導首獎】、台北電影節【紀錄片首獎】、【韓國綠色影展】、美國【CINE金鷹獎】、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動物影展IWFF:【最佳電視節目獎】與【最佳觀點獎】等兩項大獎與九項優異獎,以及美國紐約電視展-銀獎、美國休士頓影展-白金獎等等。

創作暨得獎年表   

2000年09月-「來自斷層的消息」紀錄片

2002年10月-「烏坵˙ROC」紀錄片

2003年01月-「阿瑪斯」紀錄片

2004年04月「獼猴列傳」紀錄片

2004年05月-「記憶珊瑚」紀錄片

2005年03月-「渡˙東沙」紀錄片

2005年11月-「天大˙地大」紀錄片

 2006年12月-「產房」紀錄片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紀錄片雙年展 的頭像
    紀錄片雙年展

    2012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

    紀錄片雙年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